产业发展
2024年四川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营收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超25%,首次迈上千亿级台阶。今年一季度,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0.5%,基本构建起覆盖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创新发展体系,在人工智能芯片、计算机视觉、机器人等领域加快突破
产业“家底”
产业基础
四川建有算力全球前十的国家超算成都中心,全省算力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7;有人工智能企业1300多家,其中成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竞争力”排名全国第6、“AI”成长指数排名全国第2
创新资源
四川作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两院院士及各类专技人才数量居西部之首,有20多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数量居全国第2
应用场景
四川有巨大市场,已积累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可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提供广阔试验田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进入行业爆发期:从DeepSeek突破大模型训练的算力壁垒,到宇树科技让四足机器人在全球“起舞”,从云端算力,到终端应用……AI正以燎原之势开启科技突围的新时代。
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明确要求“实施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省政府更是将人工智能产业链列为全省重点推进的15条产业链之首,全力推动建圈强链。
抓住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之势,6月19日,四川省经济合作局、中国银河证券、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产业金融专委会、上海伯清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在成都举办四川人工智能产业投资洽谈会,邀请包括算力、芯片、算力调度、大模型、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的国内代表性企业参会,借招商引资之力,推动资本与技术深度牵手,助力四川人工智能产业再向前一步。
火热的态势 政企合作步伐全面提速
DeepSeek实现用户超1亿,只用了7天!当人们还在为此感到不可思议之际,过去短短几个月,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到又一个新阶段: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2%,5月单月同比增长35.5%,实现持续爆发式增长。
火热的态势,在政企合作间体现得淋漓尽致——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业,一直从事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认知智能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究,致力于“让机器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
自2019年4月四川省政府与科大讯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持续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国家级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开展人工智能技术攻关和创新产品孵化。眼下,科大讯飞在川深耕人工智能的步伐全面提速。
就在5月,四川省政府与科大讯飞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将在行业大模型应用示范,工业生产和软件开发等重点产业赋能,“AI+教育”“AI+医疗”“AI+水利”等融合应用,以及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左右岸企业落地等领域全面发力。“讯飞星火大模型全国软件工程总部、讯飞星火一体机全国销售结算中心、讯飞星火生态产业中心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将同步在川加快建设,着力汇聚科大讯飞生态企业,培育人工智能细分领域产业集群。”科大讯飞智算业务部总经理刘啸说。
抢滩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在四川人工智能产业投资洽谈会上,与会企业代表纷纷释放投资发展信号:上海迪信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在全球布局2000家人工智能连锁店铺,重点销售人工智能产品;成都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和成都高新区正联合打造省级基座大模型——诸葛大模型,计划未来3—5年内在川落地1000个有代表性的场景案例等。
资本也在加速向人工智能产业聚集。上海伯清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刘研表示,半导体、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是其主要投资方向,目前公司已形成产业基金、并购基金、科创基金三大业务板块,着力构建资本链、科创链和产业链,为科创企业提供资本赋能、数字赋能和产业赋能,“希望以本次投资洽谈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资本与创新的对接,让更多四川的AI企业获得成长动力,让四川成为人工智能投资的热土。”
投资的信心 企业看中4个“关键支撑”
当前,业界普遍有一种观点:2025年是人工智能应用元年,大众的工作与生活将全面拥抱来自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
在这方面,四川全速推进建设:在3月举行的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产品发布会上,《四川省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若干政策》发布,明确未来3年投入12亿元,为企业提供好用、易用、充足、便宜的算力数据供给,其中单个项目最高支持2000万元。
时隔两个多月,一场高规格大会举行:6月5日,四川举办提升领导干部应用AI人工智能能力系列讲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率全省3万余名领导干部集中学习人工智能,进一步对外释放四川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信心与决心。
“这一系列密集动作,除了要抓住并跟上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脚步,更得益于四川产业生态基础支撑。”四川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陈章说。
数据显示,2024年四川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营收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超25%,首次迈上千亿级台阶。今年一季度,全省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0.5%,基本构建起覆盖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创新发展体系,在人工智能芯片、计算机视觉、机器人等领域加快突破。
抓住产业发展机遇的,还有企业。新华三集团是国内领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推介会现场,新华三集团副总裁张微表示,新华三将“云、网、安、算、存、端”六大产品线中的云公司和半导体公司两大项目落地四川,重要原因在于四川能够提供人才资源、水电资源、全产业链要素和充足市场四大“关键支撑”。
张微举例,目前新华三在川员工接近2000人,其中60%以上来自四川本土高校。同时,四川作为全国“东数西算”节点省份,不仅形成了雅安、郫都、双流、简阳等一批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基地,同时还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充分保障人工智能项目的快速运转。
不仅如此,四川具备全部41个工业大类产业基础,对新华三而言,足不出川就能健全产业链体系,这种优势可大幅降低企业在长远布局和整体物流等方面的总体成本。
“最后一点,四川GDP中有2万亿元来自数字经济领域。”张微介绍,目前新华三布局在四川的智算服务器装机容量已超过10000P,到2027年底预计超过40000P,这给上下游人工智能企业发展带来有力支撑。今年以来,截至5月,新华三相关大模型一体机已出货超300台,其在川关联产品产值超过4.5亿元,预计全年大模型一体机以及计算板块产值将达到8亿元,“这就是大市场给我们带来的实际价值。”
窗口的机遇 招商引资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人工智能能对经济发展起到多大促进作用?
投资洽谈会上,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给出一组数据:预计2025—2035年,人工智能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平均增速拉动1.3%左右,由此进一步推演出AI对GDP的拉动效应,即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对GDP额外拉动14.8%左右。随着生成式AI加速发展,全球全自动化工作占比50%的时间点,将从2050年提前到2035年。
在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竞相逐力的当下,四川算力消费应用水平和行业应用水平较高,在人工智能产业链实现全覆盖的同时,应用层多个细分领域也全国领先。“产业竞争实力总体处于‘期待者’梯队。”章俊表示。
“会说话的数据”能够更加真实和精准地反映四川人工智能产业的“家底”:从产业基础看,四川建有算力全球前十的国家超算成都中心,全省算力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7;这里有人工智能企业1300多家,成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竞争力”排名全国第6、“AI”成长指数排名全国第2。从创新资源看,四川作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两院院士及各类专技人才数量居西部之首,有20多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数量居全国第2。从应用场景看,四川有巨大市场,已积累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可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提供广阔试验田。
刘研认为,四川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创新高地,在智能芯片、工业机器人、计算机视觉等细分领域走在全国前列,涌现出一批极具潜力的科创企业,“这些高成长性企业,将引领四川人工智能产业加速爆发成长。”
会议现场,中国银河证券副总裁罗黎明也积极抛出“橄榄枝”:“中国银河证券愿发挥现代投资银行功能性作用,通过金融赋能,持续加大对四川人工智能产业的协同力度,注入强劲金融动能,助力人工智能企业在川安家落户、发展壮大。”
“人工智能作为技术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从初创孵化、成长加速、技术攻坚到市场拓展,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四川省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四川正致力于打造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能农业等多个重点领域推动AI技术的深度应用与产业化。未来,招商引资部门将继续当好“服务员”“联络员”,以及外来企业投资四川的“首席服务官”,围绕四川“15+N”重点产业链,为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为相关产业发展再添“一把火”。(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碧红)
(责编:罗昱、章华维)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