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说“忍忍就过去了”,但慢性疼痛绝不能忍!长期忍痛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导致一系列身体和心理问题。以下是为老年朋友及其家人制定的慢性疼痛管理方案,强调安全、有效和综合管理:
核心理念:疼痛是信号,管理要主动!
放弃“忍痛”观念: 疼痛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长期忽视会加重原有疾病、导致肌肉萎缩、活动能力下降、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甚至社交隔离。
积极寻求帮助: 主动告知家人和医生您的疼痛情况(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加重/缓解因素)。
目标不是完全无痛: 对于慢性疼痛,目标通常是减轻疼痛到可耐受水平,改善功能和生活质量。
科学管理方案:多管齐下

第一步:精准评估与诊断 (找医生是关键!)
详细就医: 看疼痛科、老年科、康复科或相关专科医生(如骨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等)。
全面评估:
疼痛性质: 锐痛、钝痛、烧灼痛、酸痛、放射痛?
疼痛程度: 使用疼痛评分量表(如0-10分)。
疼痛影响: 对睡眠、活动、情绪、社交的影响。
病史: 既往疾病、手术史、受伤史。
用药史: 当前所有用药(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身体检查: 医生进行体格检查。
必要检查: 可能包括血液检查、X光、CT、MRI、神经传导检查等,明确疼痛根源(如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神经痛、椎间盘突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纤维肌痛等)。
第二步:日常管理与家庭支持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建立固定的睡眠时间表,创造良好睡眠环境。疼痛影响睡眠时要告知医生。
健康饮食:
均衡营养,多吃蔬果、全谷物、优质蛋白(鱼、豆、蛋、奶)。
保持健康体重,减轻关节负担。
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尤其骨质疏松患者)。
多喝水,预防便秘(尤其服用阿片类药物时)。
家居环境安全:
防滑地板,清除障碍物,充足照明。
安装扶手(浴室、楼梯)。
使用合适的家具(高度适宜的椅子、稳固的床)。
社会参与与情绪管理:
鼓励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交活动,避免孤独。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
家人理解、陪伴、倾听至关重要。鼓励老人表达感受。
关注老人情绪变化,警惕抑郁焦虑,及时寻求心理帮助。
疼痛日记: 记录疼痛时间、程度、诱因、用药情况、活动影响等,有助于复诊时与医生有效沟通,调整方案。
遵医嘱用药: 按时按量服药,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了解药物可能副作用。
定期复诊: 与医生保持沟通,评估疼痛控制效果、药物副作用、功能改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给家人和照护者的特别提醒
重视老人的疼痛诉说: 不要认为“老了都这样”。认真倾听,鼓励表达。
成为沟通桥梁: 帮助老人准确向医生描述疼痛,理解医嘱,监督用药安全(尤其防止漏服、错服、过量)。
协助非药物治疗: 陪伴和鼓励老人进行安全的运动,帮助完成物理治疗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协助改造家居环境。
关注情绪变化: 慢性疼痛老人易抑郁焦虑,多陪伴、多开导,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耐心与理解: 慢性疼痛管理是长期过程,会有反复。保持耐心,给予持续的支持和鼓励。
照顾好自己: 照护者也需要休息和支持,避免身心俱疲。
重要警示 (必须牢记)
切勿自行购买强效止痛药(尤其是阿片类)! 滥用风险极高。
警惕药物相互作用: 告知医生所有在用的药物和保健品。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对老年人风险极大! 务必在医生严格指导下短期、低剂量使用,并监测不良反应。
预防跌倒! 疼痛、药物副作用(如头晕)、肌力下降都增加跌倒风险。跌倒可能导致骨折等严重后果。
及时就医: 如果疼痛性质突然改变、程度急剧加重、出现新症状(如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高烧等),立即就医!
总结
老年慢性疼痛管理是一个需要患者、家属、医生、治疗师等多方共同参与的、个体化的、长期的过程。摒弃“忍痛”观念,主动寻求专业帮助,采取以非药物疗法为基础,谨慎合理使用药物的综合策略,是安全有效管理疼痛、提升晚年生活质量的关键。记住:疼痛无需忍受,积极管理,乐享晚年!
请务必带老人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最适合他/她的个体化疼痛管理方案。
春季养肝正当时!中医推荐3款代茶饮
长期喝茶的老人,体检报告3大优势
少食多餐vs一日三餐?肠胃衰老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