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和糖尿病(常被称为“姐妹病”)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科学管理它们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至关重要。
管理核心在于一个“铁三角”: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监测与复查。三者缺一不可。

以下是针对老年人科学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详细建议:
一、 生活方式干预:所有治疗的基础
这是最根本、最安全且副作用最少的方法,无论是否用药,都必须坚持。
1. 合理膳食(“DASH饮食”和“糖尿病饮食”原则高度重合)
低盐饮食(控血压关键):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5克(约一个啤酒瓶盖的量)。注意酱油、味精、咸菜、加工肉制品等“隐形盐”。
控制糖和精制碳水(控血糖关键):
严格限制蔗糖、糖果、糕点、含糖饮料等。
主食定量,粗细搭配。用糙米、燕麦、藜麦、豆类等粗粮代替部分精米白面,升糖速度更慢。
低脂饮食,优选脂肪:
减少动物脂肪(如肥肉、黄油)和油炸食品。
烹饪选用植物油(如橄榄油、山茶油),适量摄入坚果。
高纤维膳食:多吃新鲜蔬菜(每天一斤左右),适量吃低糖水果(如草莓、蓝莓、柚子,在两餐之间吃)。
优质蛋白:适量摄入鱼类、禽肉、蛋奶、豆制品。
进食习惯: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保持七分饱。
2. 规律运动(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类型:以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如快走、慢跑、太极拳、游泳、骑车。可结合轻度力量训练(如举小哑铃、弹力带)以增加肌肉量,帮助控制血糖。
频率和强度:每周至少5天,每天30-60分钟。运动时心率略有加快,微微出汗,能说话但不能唱歌为宜。
注意事项:
切勿空腹运动,以防低血糖,最佳运动时间是餐后1小时。
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或饼干,应对可能发生的低血糖。
从低强度开始,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3. 控制体重
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的理想范围内。对于老年人,体重不宜过轻,减重不应过快,保持稳定是关键。
4. 戒烟限酒
戒烟: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必须戒除。
限酒:不鼓励饮酒。如饮,须严格限量(例如,白酒<50ml/天,葡萄酒<100ml/天,啤酒<300ml/天),并减少空腹饮酒。
5. 保持心态平和
情绪激动、压力过大会导致血压和血糖急剧升高。通过听音乐、养花、与朋友聊天、冥想等方式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
二、 药物治疗:遵医嘱是关键
切记: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调药或停药!
高血压用药:
原则: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一天一次),联合用药。
常用药: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平”类)、普利类、沙坦类、利尿剂等。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如是否有肾病、心脏病等)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糖尿病用药:
口服药:如二甲双胍、磺脲类(格列XX)、DPP-4抑制剂(列汀类)等。
注射制剂: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
注意:有些降糖药(如胰岛素、磺脲类)可能导致低血糖,需密切监测。
用药管理:
使用药盒分装每日药物,避免漏服或重复用药。
了解药物名称、剂量、作用和可能的副作用。
定期整理药箱,清理过期药品。
三、 监测与定期复查:管理的“眼睛”
1. 家庭监测
血压:每日早晚各测一次(服药前、早餐前,晚上睡前),测量前静坐5分钟。记录测量结果,复诊时带给医生看。
血糖:根据医生建议的频率监测。通常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打胰岛素的老人需增加监测次数。
2. 定期医院复查
频率:至少每1-3个月复查一次。
核心检查项目:
血压、血糖:评估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糖尿病控制的“金标准”,一般建议控制在7.0%以下(老年患者目标可适当放宽)。
年度全面检查(非常重要!):
并发症筛查:检查眼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糖尿病肾病)、足部神经和血管(糖尿病足)、颈动脉超声等。
相关指标: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
四、 特别注意事项(针对老年人)
防治低血糖:老年人对低血糖感知迟钝,且低血糖易诱发心梗、脑梗、摔倒,危害极大。“宁高勿低” 是重要的管理原则。目标值可适当放宽(如空腹血糖<8.0mmol/L,餐后<11.0mmol/L)。
管理体位性低血压:起身时遵循“慢动作”原则:醒来先坐1分钟,再在床边站1分钟,然后开始行走。避免突然起身晕倒。
警惕跌倒:保持家居环境通畅,穿防滑的鞋子。控制好血压和血糖是预防因头晕或意识模糊而跌倒的关键。

总结一下:
科学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就像驾驶一辆车:
生活方式是方向盘,决定方向。
药物治疗是发动机,提供主要动力。
监测复查是仪表盘,告诉你车辆状况。
最终极的建议是:与您的主治医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成为“合作伙伴”,共同制定一个适合您个人情况的、可持续的管理方案。 祝您和家中的长辈健康平安!
高龄老人如何安全居家养老?
老年人如何保持独立生活能力?
智能养老:科技如何助力老年人生活?